第八百一十七章:乌孙来使-《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1/3)页
一个拥有底蕴的民族,哪怕是她在表现得傲慢的时候,传承文化中的底蕴也会使那种傲慢充满了别样的韵味。
此时此刻,韩信就微微地昂起头看着来自乌孙的使者队伍,毫不掩饰自己身为强者该有的自觉,然后脸上还带着自信的微笑,骑跨在战马背上的腰杆也显得直挺。
“我来自天河那片土地,名字叫做舍阿,带着我王真诚的问候而来。”
乌孙人口中的天河其实是现代的伊犁河,目前的乌孙众部落是栖息在巴尔喀什湖东南区域,他们现在还是以部落联盟形式存在,一直是到大约西汉时期才建国,因此乌孙使者所谓的“我王”应该是酋长。
不同种族的交流总是需要至少一名翻译,乌孙人自己带了翻译,那是一个懂得秦腔的月氏人。
“我来自帝国第五骑兵军团,姓韩名信,奉命前来接待。”
华夏族群不是所有人都是有“氏”,很多时候有个“姓”其实已经比较特殊,更多的人连个“姓”都没有,只有名。
乌孙人从人种上来区分是属于白种人,不过他们与欧罗巴的白种人也有着很明显的区分。头发大多为黑色,有部分的妇女头发会呈现为红色,眼瞳大多是为歇色,鼻梁也不是属于寒冷地带的笔挺,鼻孔是圆状。
其实欧罗巴的白种人也分为好几种,例如希腊人就是头发普遍为金黄色,眼瞳是一种碧色,鼻梁也并不高挺;罗马人则是头发为黑色,眼瞳也是呈现黑色,皮肤也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白,更趋于黄皮肤;欧洲次大陆和北欧那边的白种人,皮肤有一种粉色,更多是一种惨白的白皮肤,眼瞳、头发、五官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韩信注意观察了一下前来的乌孙使者队伍,他发现认真分辨的话。也不是所有乌孙人的五官特征都一样,像是月氏人就是一群皮肤虽然是白色但五官特征与华夏没有多少区别的人种,一些人更是皮肤呈现麦色但是五官比较独特的人种。
“尊敬的汉军军官,”舍阿怎么能看不出韩信在进行观察呢?他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亲自介绍又经过翻译进行翻译:“正如您所看见的,我们的队伍中有来自月氏、有来自高加索、有来自遥远的地中海。我们的本体族群是像我这样的人,月氏人则是我们族群中身份仅次于本族人的阶级,其他人则是我们的奴仆附庸族。”
汉军刺探到的情报中,乌孙人确确实实是接纳了不少月氏人。乌孙骑兵也与更加西边的一些势力有过交战。而似乎乌孙人还吞并了不少从西向东迁移的族群?
月氏人是被匈奴击败了,向西迁移的那批人在华夏历史中被称呼为大月氏,月氏之中也有没有向西迁移的族人,这一部分在华夏历史的记载中被称呼为小月氏,但是华夏历史并没有过多地记载月氏,只是简约地记录大月氏西迁小月氏留下来抵抗。
很显然,依附于乌孙的那帮月氏人就是“传说中”的小月氏人,他们似乎也在乌孙这个部落联盟中获取了不错的待遇?
目前的乌孙部落联盟酋长是一个叫勃西靡的人,“靡”是乌孙王族的姓氏。他派遣使者队伍前去接触汉军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乌孙的骑兵与汉军骑兵有过一场莫名其妙的交战。结局是千多乌孙骑兵只逃出八人,汉军那边却仅是损失不到百人、
族群与族群的接触从来都是以暴力作为开端,很多时候暴力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弱小的那一方先行服软,期望能够非暴力的方式展开接触。
勃西靡在得知自己的一千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在一支从来没有碰见过的军队手中时,他是感到震惊和疑惑的。
在乌孙已知的世界里,没有一支军队是身穿红色战袍,身披黑色甲胄,又拥有强悍的战斗力,且听幸存者的描述那支军队所拥有的器械也十分的多和精良。
乌孙骑兵和汉军的第一次接触说明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一千乌孙骑兵对上二百五十名汉军被打得差不多全军覆没,勃西靡除了震惊之外就是感到畏惧。他认为没有人会跟一帮陌生人一见面就成为不死不休的敌人,更加认为乌孙不应该有那样的敌人,所以他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那就是派出使节队伍前往沟通。
在后续里,勃西靡从小月氏人那边知道了自己遭遇的是什么人,在小月氏人的描述中,那帮身穿红色战袍和黑色甲胄的军队来自东边的大陆,那片大陆上的族群称呼自己为华夏。而华夏这个族群并不止有一个国,曾经强大的月氏就屡次与二个华夏的国家交战。她们叫秦国和赵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