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虎口夺食吗?-《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1/3)页

    惨烈的哀嚎声充斥着整个光明殿……好吧,其实就是一个跨时代的暖棚,被拦腰斩成两截的黑人又从哀嚎渐渐变成**,最终声音声也越变越低,一直到成为尸体归于死寂。

    帕提亚使节团那边人都是用一种目瞪口呆的目光,在被斩成两截的黑人和那名身穿武士服的东方帝国武士来回的瞄,似乎是在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实。

    实际上米拉特斯撒谎了,鳞片甲在帕提亚的普及率并不是那么普遍,类似于拿出来显摆的那一套鳞片甲防御力并不差,一般是装备给重骑兵,步兵能够身穿鳞片甲绝对要是精锐中的精锐。

    差不多也是那样,没有一个国家的君主会将所有士兵武装到牙齿,哪怕是精锐与精锐之间的武器装备都会出现差别。在帕提亚这个国家中,不止有鳞片甲这种甲胄,其实也有缝制甲等等其它款式的铠甲,但是有一点米拉特斯倒是没有胡扯,拿出来显摆的鳞片甲确实是帕提亚帝国中防御力相对强的一种,不然也不会专门用来显摆。

    现在呢?东方帝国的一名武士仅仅是一击而已,看似防御力强大的甲胄被连人带甲直接斩成两半,不但死了一个侍从,显摆也成了丢人现眼的事情。

    “那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剑?”

    “是钢材,用钢材制作的剑!”

    明明是只开一边锋刃的刀,但是刀身为笔直的形状,不但是华夏文化中认定那是剑,连带从中亚那边过来的人也都认为那是剑而不是刀。

    刀在普遍的认知中应该有弯曲的幅度,像是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也有刀和剑,不过刀是一种弯曲幅度的兵器,两国的刀弯曲幅度还很大,比之弯月的幅度还要大,剑则基本以三十五厘米的长度为基准,剑极少超过四十厘米。

    吕哲依稀记得钢这种金属早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最早出现是在印度,原先是称作印度钢,随后从印度辗转贩卖到叙利亚,于叙利亚出名。随后帕提亚崛起之后大规模的运用,因为后面帕提亚也掌握了制作钢材的技术,并在大马士革设立炼钢基地。原本发源地印度海得拉巴的印度钢,最后却是以乌兹钢或大马士革钢这样的名字闻名世界。

    没有听错,印度人真真实实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有了制作钢的技术。不过却不知道是因为受限于材料还是工艺的关系,冶钢技术的出现并没有让钢这一种金属普及,反而是非常稀少,稀少到有那么一件钢金属材料制作的兵器都足以作为传家宝。

    印度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悲剧的存在,屡次的亡国被异族统治不算,甚至印度钢的制作工艺被波斯人获得之后,以大马士革或乌兹钢的名字闻名世界,连带“0、1、2、3、4、5、6、7、8、9”这些符号也是印度人发明,但是最后因为是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原本应该称作“印度数字”的符号却是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

    当然了。帕提亚帝国现在正处在迅速崛起的阶段,他们还没有掌握冶钢的技术,目前从印度那边学到冶钢技术的是塞琉古帝国,毕竟从印度到地中海区域的贸易商路是掌握在塞琉古帝国手里,帕提亚帝国还是里海边上的区域性大国不是区域性强国。

    帕提亚人知道“钢”这一金属材料的存在,更加清楚钢材制作的兵器有多么的坚固和锋利,但是在他们的理解中,钢金属制作的兵器哪怕是锋利也难以一击就连人带甲斩成两截啊?

    华夏文明有独特的开锋技巧,并不是简单地将兵器磨成锐利那么简单,名剑、名刀都有一套复杂的开锋工艺。是加上一些其它的元素反复地进行冶炼,也是渡上一层莫名的薄片,有防止生锈和加强锋锐度的作用。

    显然,吕哲的亲卫佩戴的横刀就是经过特别的开锋技术。能够被选出来作为亲卫也必定是武技非凡的勇士,优良的兵器再加上武技上的一些技巧,对付一个笔挺站桩的“木桩”,只要是兵器合适又灵巧地利用力学,那么就会出现比一加一更大的威力出来。

    从鸦雀无声到一阵议论,议论声渐渐变小之后。来自巴克特里亚的使节阿波罗达斯与米拉特斯对视了一眼,他们展示实力的第一步算是栽了,不但是没有达到示威的目的反而是很丢人。

    “尊敬的帝国皇帝陛下,”米拉特斯态度越显谦卑:“您的国家远比想象中更加的强大。”

    “那是当然!”吕哲才不懂什么叫谦虚:“实际上我们也有鳞片款式的铠甲,需要看一下吗?”

    阿波罗达斯站起来鞠躬道:“如果可以,那就太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