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临战生变-《极品小郡王》


    第(2/3)页

    韩健打开来,马上有侍卫举着火把过来照亮,韩健看过上面的内容,方知道苏廷夏已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占领镇南一地,镇南失守,整个江赣之地都在苏廷夏兵马的视野之内。韩健算计时间,若苏廷夏兵马于此时东进,可在四天之内便可与他的中军主力所会合。

    但这不是韩健之前所设想的,苏廷夏似乎是有些太急了,眼下苏廷夏东进的速度过快,反倒容易将南朝残余的兵马向南驱赶,楚军和江左镇守的兵马,眼下都是无主兵马,若这些兵马南下,会为司马藉所逐渐接收,等于是让南朝女皇一派的势力逐渐增强。

    苏廷夏还是来了个“先斩后奏”,南下镇南,没有继续稳扎稳打,而是直接趁着扬州兵马尚未渡江,亲率骑兵往金陵方向靠拢,这会把之前韩健所布置的计划都打乱。

    “回太守府。”韩健没有当即下令去阻拦苏廷夏的东进,而是回扬州太守府紧急召开军事会议。

    苏廷夏的快速东进,只有两种解释,要么是苏廷夏急于建功立业,要么是苏廷夏背后有阴谋,无论怎么说,这都是苏廷夏野心的表现。

    在北朝军事体系中,苏廷夏是个很特殊的存在,张行和林詹前后两任的江都兵马大元帅,一个捕头出身,一个侍卫队长出身,身手都很不错,有带兵冲锋在前的领袖气质。但苏廷夏自始至终只是个文弱的书生,以他的智计和狠辣而著称。

    苏廷夏从开始,就是以北王府幕僚的身份,在洛阳替人考科举,以他的才华来生存,但他能违背当时如日中天的北王府,而毅然决然去以自己的名头去参加科举,并且拿到状元,说明他骨子里带着一股背叛。而后他为北王府所清算,连远在家乡的亲人都被害,他甚至隐姓埋名,也要以他微薄的力量去报复北王府,这说明他不但有野心,而且是锱铢必较,就算知道是鸡蛋碰石头,他也敢趁势而动。

    以现如今天下只剩最后一战的趋势,苏廷夏一个无亲无故孑然一身之人,自然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他或者不想在天下已定之后做个血溅未央的韩信。而要提前对韩健发难。

    当然这还只是韩健的猜测,韩健尚且不能确定苏廷夏出兵东进的主要原因,但料想基本是苏廷夏怕被在战后直接削夺军权,提前作出应对。就算苏廷夏不会直接反叛。也足以形成一股分庭抗礼的一股力量,令韩健不能对他下手,使得他可以成为像曾经的四王一样,为魏朝镇守疆土,但其实是做割据一方的军阀。

    紧急军师会议的召开。打破了扬州城内在战前短暂的宁静。

    将领和谋士很多都是从睡梦中起来,本以为韩健是想提前发动渡江之战,但在看到苏廷夏的紧急军情之后,这些人也在猜测其中的诀窍,但没一人把事情归纳到重点,就是苏廷夏的野心问题。

    在大多数将领和谋士看来,苏廷夏的东进,只是想完成与扬州兵马的会合,直接对金陵城展开进攻。

    现如今军中大多数人尚且不知韩健的进兵计划,韩健是无意直接攻打金陵城的。此事早就为韩健所传达到苏廷夏、林詹和张行三位被他所委命的主帅,别人不知道,这三个人应该很清楚。

    苏廷夏此番带兵而来,是以轻骑出击,并未有攻城辎重随行,说是来壮大魏朝兵马的声势,可苏廷夏又是擅自违抗军令,以苏廷夏之前违背韩健攻取江陵日期,提前一日攻克江陵城,到之后渡江之时大肆招募兵马。都显得事情很不寻常。

    若此时苏廷夏仍旧是以本来攻打江陵的两万兵马东进,韩健也不担心太多,这些兵马虽为苏廷夏部下,但也为魏朝将士。苏廷夏要叛乱,下面很多武将不会同意。可现如今,苏廷夏在招募兵马,加上收拢楚地和江赣一代的南朝残兵之后,兵马已过五万之数,这些兵马可没有什么效忠北朝之心。谁给她们饭吃他们听谁的,就算来跟北朝兵马拼命,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心慈手软之心。

    跟着苏廷夏打仗的人,都有个特性,就是像草原人一样的狼性。因为苏廷夏所部自来就很少有军需物资,近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抢来的,若不动以武力,别说是豪门大户,就连普通百姓也不会把物资交给他,苏廷夏在北方的“恶名”就是通过抢掠得来的,而苏廷夏所部所残杀的普通百姓数量,也为北朝其他各路人马所不及。

    军事会议有些肃穆,一些谋士就着苏廷夏领兵东进的问题,还在说关于如何两军配合来攻打金陵城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