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八百九十章 社稷为重,战争为轻-《极品小郡王》


    第(2/3)页

    当韩健把他心中想法告诉法亦后,法亦带着些许的不解。

    虽然法亦有足够的政治头脑,但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她还不能像韩健看的那么长远和彻底。

    韩健轻叹道:“若不久的将来,我朝兵马真的能平了江南,但最后却剩下的是苏廷夏时,连我朝的将士都会觉得战争已经结束,不该再兴兵与苏廷夏一战。就算强行开战,将士懈怠,岭南之地山川地理环境险恶,恐怕无法长久一战。但若剩下的是司马藉的兵马,这一战会持续到底,因为只要南朝的小朝廷没灭,这一战就远没结束。”

    等韩健解释完,法亦想了想,微微点头。

    韩健其实分析的不是战局,而是人心。

    长久的战乱之后,就算将士再贪功心切,也会念着早些平复战争,早点回乡能过安稳的生活。苏廷夏终究是北朝的大将军,若天下真的只剩他一个威胁,韩健就算从大局考虑,也不得不将苏廷夏封王,让他永世镇守岭南,谁敢保将来苏廷夏不会发兵北上。窃夺了中原的权柄?

    “那这一战,究竟何时开始?”法亦最后也把长久以来的疑问问出来。

    韩健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筹备对南一战,又用了半年的时间把一场闪电战给拖成了持久战。到现在,虽然南朝靠近江水的大部分领土已经归于北朝控制之下。但韩健御驾亲征的兵马,却一直徘徊在扬州和苏州一代,面对金陵城却围而不打。

    韩健之前是怕苏廷夏造反,所以迟迟没攻,眼下苏廷夏领兵南下,林詹已经趁机带兵占据了江赣之地,但之后韩健却没着急令林詹领兵东征,与韩健的御驾亲征兵马会合。这一战在往年底拖。年底打不完,就要跨越到明年。

    任何经年的战事,都很容易出现变故,无论是粮草物资的供应,还是将士的恋战或者思归之心,都能影响到战局的变化。

    韩健面对法亦的问题,只是含糊其辞道:“应该……快了吧。”

    韩健这句“快了吧”,从江都出征之前就一直在说,到现在半年多时间,还在说。

    其实韩健一直在等一个消息。一个来自于江都的消息,那就是关于杨瑞孕事的最后结果。你涉及到帝位的传承,甚至是王朝的兴衰。

    但韩健不能明着把事情告诉法亦。他在世人面前,要表现出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场战事上,就算战争有拖延,那也是因为战争有变化,而不是战争之外的因素。

    但杨瑞分娩之事,对朝局,以及对战争的影响,在韩健看来实在是太大了。杨瑞已经三十八岁,她可能这已经是最后一胎。若是她仍旧生下女儿的话,那韩健已经基本可以立韩曦为太子。就算韩曦为杨瑞所收为义子,就算韩曦身上也有杨苁儿这个杨氏子孙的血脉。皇朝其实也等于是变了颜色。

    但若杨瑞生下的是儿子的话,韩健按照之前的承诺,是会立这个儿子为太子的。虽然这个孩子同样姓韩,但却是皇室正统杨瑞的儿子,那杨氏的基业就等于是没有断绝。

    韩健在等,其实北朝一些忠心于原先皇室的人,同样在等。

    而有些人,其实也在怕。

    北朝到现如今的势力划分,变成江都势力、旧皇室势力和闫宁太子旧部这三部分,闫宁太子旧部只是从中搅局,不会形成对皇室太大的威胁,那其实就是江都势力和旧皇室势力在暗中相斗,虽然经过几次清洗,朝廷的旧皇室势力已经被削弱,但其实宁原本身也在夹缝之中,哪边强他就会支持谁。

    韩健单纯从武力的方向考虑,他要平息北朝的政治势力是很容易的,但那会令天下人不服,韩健的穷兵黩武,跟读书人所崇尚的以教化平天下的方针不同,读书人才是天下稳定的基础,就算武夫再有本事,他们也只有一股蛮力,只有读书人才能以智计谋略和野心,征服天下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