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开业-《暗黑大宋》
第(3/3)页
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关健的就是第一步,百姓的认可。
百姓的认可第一步便是商贾的认可。
如今汴水漕运之发达,后人难以想像,仅是去年,南方十二路发运司,蒋之奇就调来近九百万石粮食。这只是官粮,还有私商的粮食。以及各种商货,比如石炭,随着石炭的推广。京城一年冬天下来就得消耗一百多万石石炭。
仅是京城的汴水漕运,一年南来北往的各色商货数量可能就接近了两千万石。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往几达十万次数,现在正是货运最繁忙的时候,此时东水门外各个码头上停泊的船舶数量,能达上好几千艘。
因此缺少充足的货币,贸易极是不便,然而这么多年大家就这么过来了,所以认可不认可,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天傍晚。张商英骑马来到中书,然后说道:“诸公,今天兑换了五十多万绢交,而且有三名商贾直接兑换了汇票。”
这才是第一天,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乐观的。
并且这个兑换本身就可以盈利,略略高于市价,但高得不太明显,否则又会影响绢价,不过虽然不高,四十多万绢交的兑现。最少也可以为朝廷带来五千贯的毛利润。
可能其他人都没有太注意,实际这一步真的很重要。
不过也与王巨的布置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利用安焘做了郑侠。随后将安焘贬到海外丽市,富弼等人灰溜溜地回到洛阳,而且下诏拆散耆老会成员,同时各个商贾还关押在开封府大牢,让大家看到朝廷的决心,那么就不会产生这么多兑换。
老王等几个中书重臣脸色平静,不过王巨紧绷的脸色却变得舒缓起来。
张商英又说道:“不过有两件事让我有些担心,首先就是许多商贾用旧交对冲。”
“无妨,如果商贾用旧交到交子铺兑现。朝廷不兑吗。新交的出现,旧交必然进入历史。即便大额交易,未来也会被汇票所替代。”
“还有一件事。诸商贾多用布帛、盐钞茶引,或者旧交兑现,使用铜币与金银兑换的却很少。”
“铜币不用担心,即便五千万贯新交全部印制出来,货币仍然不足,货币不足,铜币就会继续吃紧。况且还有找零,即便新交普及,仍离不开铜币。”
王巨所说的是是指文为单位,绢交不可能缩小到五文、一文,那样真的连成本都不够了。
但许多小件商货,仍是一文钱两文钱的价格,因此旧交会渐渐消失,可铜币不会消失。
王巨话音一转,说道:“但金银价格的波动,一定要注意。”
“喏,太保,什么时候下达齐商税的具体诏令?”张商英又问道。
齐商税的诏令前年春天就下达了,就是王巨提出的那个模糊的诏令,然而这道诏令虽下达了,可从没有人去认真执行过。
想要执行,必须还要推出具体的奖励处罚制度,才能渐渐执行。
然而王巨回到京城后,忙于银行司以及那个新机械公司的种种安排,就再也没有提过齐商税了。
王巨答道:“莫急,我在等,等一样物事出来,那时才是推出真正齐商税的时机!”
张商英知道他所说的时机是什么,也就没有再作声。
随后几天都可以说是平稳过渡,每天兑换数量在五十万到七十万贯之间,一直持续到十天后,这个数量才逐渐下降,以至银行司后面的作坊,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印制绢交。
这么庞大数量的绢交兑现出去了,也开始流通于京城的坊市上。
太祖交(一百文)与太宗交(八十文)价格差不多,但下面的三种交子在坊市上的兑价都出现了增涨,真宗交(五十文)相当于五十五文,特别是仁宗交(二十文)与英宗交(十文)因为百姓感到很实惠,一张仁宗交达到了二十五文,一张英宗交达到了十四五文,生生涨了一半。
因此导致银行司的这三种交子前面印制出来,后面就被商贾兑换走了。
王巨也没有干涉,不怕涨,就怕跌。
而且未来两种大交未必不受欢迎,特别是用于贸易之时,这种大交更方便携带,因此客观地说,如果绢交真正得到所有百姓认可后,说不定大交在未来比小交反而更受欢迎些。
总的来说,情况很不错。
但就在这时,富弼死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