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人的问题-《崇祯有家店》
第(2/3)页
“自古兵家有必争之地,文震孟此时就是这个地位,但是皇上忽略了一点,文震孟之所以重要,不是他本人多重要,是顺天府尹的位置重要,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税的负责人重要。区区一个文震孟,不会被那些人放在眼里!”
这一点崇祯皇帝心里当然清楚,可是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找不到后面动手的人,自己这边很被动啊!
“先生何以教朕?”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缓缓的说道,语气非常的客气。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实,孙承宗的地位在那里摆着,崇祯皇帝称呼一声先生也并不为过。
孙承宗一笑,对崇祯皇帝改变了对自己的称呼,也不是很在意:“文震孟心有热血,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但是做事不够老练,总是让人抓住把柄,如此怎么能够不让皇上焦头烂额?”
“文震孟不能不保,可是保住文震孟,牵扯的又太多!”孙承宗一句话将崇祯皇帝的窘境给说了出来。
“换掉文震孟,让一个人来打破朝堂上的死水局面,才是破局的关键!”孙承宗看着崇祯皇帝,捋着自己的胡子,胸有成竹的说道:“那些人太多,实力也雄厚,皇上与他们缠斗是不值得的。”
“他们有的是时间,只要将事情拖垮了就好了,可是皇上不然,皇上是希望把事情办成,这就不能陷入他们的圈套,不能和他们缠斗,而是要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直接破局。只要将清丈土地的事情做完,他们就没话可说了!”
“到了秋天收税的时候,抗税不交,那可是大罪,想要处理就简单的多了!”孙承宗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样,笑着说道。
崇祯皇帝大概听明白了孙承宗的话了,那就是朝堂上太安静了,需要进人了。
虽然使用魏忠贤为魏家阁老,自己没有对朝堂上进行大规模的清洗,这些人也的确没什么主张,算是很听话,可是弊端也暴露了出来,自己需要人站出来的时候,他们也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皇上,臣推荐一个人,可以接替文震孟的位置,而且一定能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不会出丝毫的纰漏!”孙承宗终于把这一次的最终目的说出来了,虽然前面对崇祯皇帝的教导也很关键。
“不知道爱卿说得是谁?”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问道。
孙承宗微微一笑,轻轻的说了三个字:“这个人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崇祯皇帝一皱眉头,他不是没听过这个名字,反倒是对这个名字很熟悉,因为毕自严是东林党的大佬,政治理念非常的接近东林党的另外一位大佬,也就是袁可力,地位也不差多少。
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孙承宗,崇祯皇帝心中叹了一口气,孙承宗给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同时也出了一个难题啊!
毕自严的履历非常丰富,崇祯皇帝曾经详细的研究过,曾经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而且毕自严对经济方面非常的擅长,这一点后来也得到了非常好的证实。
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后任右佥都御史兼天津巡抚,与登莱巡抚袁可立互为犄角,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河北、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天启年间,与其他东林党人一样,受到魏忠贤排挤,只能回家乡了。
直到崇祯元年,崇祯皇帝钦定逆案,魏忠贤集团倒台,毕自严再一次被启用为户部尚书。
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十年,功在社稷。可以说崇祯初年,朝廷能有那么好的财政状况,毕自严功不可没。
袁崇焕在辽东的辽饷,平定叛乱的银子,全都是毕自严一手筹措的。
毕自严从抓节源开流着手,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展度来考核。毕的建议得到崇祯皇帝的称赞。其后,他广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十二条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
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皆得允行。
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污现象受到控制。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收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