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八章 住不能住-《花漫村田》
第(2/3)页
这时,滨滨又提供了出了各色月饼的食谱,如五仁、红豆沙、绿豆沙、桂花,还有薯皮月饼以及酥皮月饼。加上去年的点心,“天天吃”铺子里的中秋点心,凑全了与现代的大酒店可以相媲美的中秋点心大全了。
滨滨让自家爹打了几百个木篮子,一个篮子只装七个月饼、一个蟹黄汤包,意喻猪笼进水,的意思。每篮子要价两百三十两银子,让人提到海岸边卖。
李诸想起至岸边买羊驼时人山人海的情景,同意了自家闺女的主意。他认为要价偏高了,滨滨说头三天卖不出去再降,遂没有拦着两百三十两银子的月饼盒被推至海岸叫卖。
不需要一天,一早一艘船将这些高价的月饼盒都包圆了,几百个木篮子都一抢而空。
且后来还有人找到铺子里买。
李诸被这个消息惊讶得话都说得不利索了。
滨滨不想自家爹爹忙坏了,提议让木师傅帮着打造木盒子,李诸立即赶到木师傅处与自家师傅谈此事,有钱就应大家一起赚,且木师傅是李诸认定的亲人。
而就算李诸不做木盒子,李诸还是忙得晕头转向。
因为滨滨自酿的米酒开售了。
荣师傅早在收到消息时就提了十坛走了。
幸好米酒酿得多,共五十坛,李诸在铺子里卖了两天,闻酒香而来买的人多,但是卖得价不高,李诸图省事,留下十坛在自家的雅间出售,余下的二十多坛都交给李权及李慕帮着待售。他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因为据马奇施说家里的羊驼到了要剪毛的时候,他回村帮着准备一系列的事务。
李权及李慕得了消息后,俩人为自家兄弟高兴的同时,也暗暗里定了一个他们俩以后骄傲地对子孙炫耀的决定。
李诸家的“天天吃”铺子天天人满为患,都是为了抢各种各样新鲜的吃食的。
滨滨似乎嫌日子不够忙似的,提议将蟹黄包送至邓举人的书院,请全书院的人吃。
邓氏对此建议极为之同意,心下是满心欢喜的,觉得自家的吃食如果受到书院的人的认可,就是给自家爹(邓举人)长脸。
其实滨滨根本没有考虑长不长脸,脸面这东西对于滨滨来说,还没有铜钱重。滨滨这样做就是为了宣传,书院里的都是有钱、有闲的上层人士,再不济,经过读书人的口说好吃的东西,也是种口碑宣传。且蟹黄汤包不论是看起来、吃起来,都美伦美奂,要征服书院里的人,肯定是小事一桩。
送了蟹黄汤包后,“天天吃”铺子生意更旺火了,众人的日子更忙了,每个人都想变成两个人来用。
这时滨滨提出对表现好的人月底追奖金,虽然这些人都是已签定了死契的,但是仍有自个儿的日子要过,且钱是没有人会嫌多的。
现翡蓝已以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天天吃”铺子掌柜的职务。“天天吃”里的事务,都由翡蓝管理了。
翡蓝将铺子里的点心为了几个礼品包装。分为雕刻有图的精致木盒、由布偶包装的布包盒、普通的木盒子及木筒子。不同包装不同价格,区分不同的档次,满足人们不同的要求。
他将整层楼的区间也重新分配了,一楼为点心购买处、布偶展卖处,两处不同的地方,用竹子隔开,互不影响。二楼为品茶间、吃东西处、新品点心展示处;三楼为雅间,只招待预定的人。
一楼之前设立给人坐着吃东西的桌椅已被撤离,因为买东西等候的人多,坐在那里吃东西也吃不好,且为了那几个位置,常常会出现打斗事件,撤了反而更好。
二楼设置了品茶处,这茶叶虽然加大了成本,但是茶水也是要收钱的不是。
说到茶,不得不提翡蓝神乎奇神的茶技及闻茶叶的鼻子,他只要闻上一闻,即可知道茶叶冲泡出来的去到的好坏程度。不论冲泡技艺多好,也不会过他估算的最好结果。这使得李诸家都是低价买好茶。这对成本的节约是一大帮助。
翡蓝确实是位会做生意的,他将茶叶分了六等,六种茶六种价钱,当然还有白开水,白开水只收一个铜板的价钱。
这种混杂的价位,滨滨起初以为会影响生意,因为人性都是喜欢分档次的。但她忘了,当一样东西被人追捧时,追到亦是最好,已不再计较什么档次之分了。
“天天吃”铺子设立了一条从后院直接上雅座的楼梯,这样可以令贵客们与前面的人避开,保持了人的私密性。这一消息传出后,吸引了许多待字闺中的大家小姐。同时也变成了贵夫人们相看女婿、媳妇的秘处。
李权及李慕参照以前,采用与以前一样的拍卖方法,将二十坛酒卖得了一万两银子,其余的则让李诸在“天天吃”的雅间卖。
至此,“天天吃”的雅间因着几样名点,成为了方圆百里的名处。“天天吃”三楼的雅座有单独的楼梯、价值万两的酒、蟹黄汤包、“天下第二鸡”、玫瑰饼及小孩子爱吃的奶酪,还有温泉水滚泡的火锅,总之,“天天吃”的雅间成了人们口中稀奇的,上档次的去处。
但雅间只有五间,翡蓝没有想过加设,只是价格翻了又翻。令人高兴的是,不论翡蓝如何升价,仍是天天客满。
当然,这些李诸都是不知道的。与“天天吃”的生意相比,李诸更看重家里的几只羊。毕竟李诸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是农民。且这里农民地位比商人高,就算赚钱多,大家对从商骨子里还是略有抗拒的。不是人人都像滨滨一样,金钱至上的。
随着事务的增加,李诸家买人的事又提上了日程。
这次是荣师傅带着弟子过来的,荣师傅打的主意就是,要润物细无声地将“雕武阁”的人渗透进李诸家,让滨滨提早培养心腹,为以后进入“雕武阁”的内阁铺路。
荣师傅带过来的四位弟子,身子骨都是极好的,一看就是练家子,名字简单,赵一、孙二、王三、钱四。荣师傅的介绍更是简短,赵一,拳头不错;孙二,就一跑路的;王三,脚不错;钱四,爪还行。
滨滨是听明白了,李诸听后晕头。幸好“雕武阁”里的弟子原是贫苦人家,地里的活一手抓,还有一把子的力气,都是干活的好人选。
四人被李诸安排到地里及“天天吃”铺子里,两边才堪堪保持平衡。
李诸现与李权签定了定期提供纸给李权的约定,为了不厚此薄彼,与李慕签定了定期提供便宜布给李慕的约定。
这要求在制纸及制布方面,增加人手。李诸为了更好地管理,在家里增设了制纸作坊及染布作坊。
荣师傅听后又送了十个只有十五岁左右的男孩子过来。
李诸看到这些孩子的第一眼,连魂都凉了。滨滨前世是大户人家培养的继承人,这样的人也是略有接触的,这些就是死士,就是特殊培养的杀手。
荣师傅不屑地对李诸说道:“这些都是孤儿,刚刚出师,你也知道学武的辛苦,这些都未缓过劲来,你别一脸惊恐的样子,你那什么胆子。你让他们在作坊帮忙,绝对的忠诚。他们的卖身契我连着赵一、孙二、王三、钱四那四人的一起给滨滨。作坊的制作方法是我徒儿想出来的,这作坊就是我徒儿的。我作师傅的给不了滨滨什么,但是这些该滨滨的,还是可以为她挣一挣的。”
李诸缓过神,拍了拍胸脯道:“本来就是滨滨的嫁妆,我之前与海儿哥几个说好,地是他们的,但是其他生意都是滨滨。荣师傅,你疼滨滨我高兴,但是你不能将不三不四的人介绍给滨滨。我家孩子是娇养,这个娇养是女子那个,可不是骄傲那个。那种眼比天高的人,我李家可不需要。”
荣师傅点点头,道:“你放心,他们只是做作坊里的事,还有保护滨滨,不会出什么岔子的。他们话也不会太多的。”
李诸听到这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