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三年-《骄宠》
第(3/3)页
江南百姓痛苦不堪,此时再想起早先听说的大魏会有三年灭顶天灾,俱都开始怒骂上天不仁,皇帝昏庸。
他们连一个月都撑不过去了,何况三年?
可钦天监虽说没有把京都暴雨,具体要下多少日的时间算对,然有关被钦天监院监亲自算出的天灾三年的言论确实真确无疑。
因为,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大魏当真开始了建国以来最艰巨的三年。
夏日的暴雨,冬季的暴雪,初春的霜冻严寒和长达半月时间的降雨;到了又一年五月时,眼看后来补种的稼穑长势见好,说不定今年能有个丰收年,家人可勉吃顿钝饱饭,可一夜之间鸡蛋大的冰雹从天而降,将百姓们所有的希冀和期盼全都碾做尘烟。
街头俱是买儿买女的人家,或是卖身葬父的穷小子、大姑娘,俱都被上天逼得无路可走,人人枯瘦如柴。
草跟树皮也慢慢绝迹,失了救济的南方百姓就如同过境的蝗虫一样,一路从东南禹州等地往较为繁华的苏州和京都方向进,然大多数却又在半路上加入各路叛军,一路烧杀抢掠,想要在这泯灭人性的世道活下去。
这样的年景一过就是三年,三年时间果真如同当年钦天监的院监所料那样,天灾灭顶,将早先好好一个还算富庶的国家弄的民不聊生,国境内战乱四起,边境上烽烟不断。
偌大一个大魏国被分割成数部势力,南方诸州府险些脱离了朝廷的控制,然而,即便有州长管和官兵镇守,各路叛军雄起,也弄得官府苦不堪言,在屡屡攻击下,城无粮无人,后方更无接济者,就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中,多处州府接连失守。
大魏弘远三十年,这是弘远帝登基后第三十个年头,同样也是大魏国内境况最惨淡的年头,这时候朝廷诸武将俱都被派遣出去剿匪或去边境打护国战,弘远帝在三年内老了足有十多岁,现在脾气暴戾,满头白,性格阴晴不定,朝堂上一片风声鹤唳。
弘远三十年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却也是百姓依旧苦的连树根都没得吃的时候。
京都往日最辉煌的朱雀大街上,诸多难民乞丐都在排队等着京都几家勋贵府邸的管家来施粥,一辆最普通不过的黑漆齐头平顶马车,却静悄悄的停在距离粥棚不过百十米远的一处僻静偏远的胡同里。
从车上下来一个年约十一、二岁的少年,少年容貌雅致,眉眼隽秀含笑,透着浓浓的书卷气,看起来像个脾气好的清贵人家子弟;然看他黑漆漆的眼珠子不时咕噜噜转上两圈,满透着压抑不住的狡诈和慧黠,便知这小少年绝不像他显露在外边的那么温润无害。
再观他身上朴素的衣着,看似简单清素,针织布料却都难寻,明显一看就非常物,又有他举手投足都透漏着掩不住的贵气,便知这最少也应该是个勋贵子弟了。
“婶婶,劭儿,这里没人,该下车了。”
车内妇人慢慢“嗯”了一声,一个清脆的童声却在此时响起,“娘亲,孩儿先下去。”
“去吧,慢着点。”
“是,母亲。”
伴随着小童儿这句亲昵的回答,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小少年,在此时挑开了车帘,钻出马车。(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