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论国债-《明末求生记》
第(2/3)页
张轩说道:“如此不是很好吗?国家用度短缺,一般要加税,但是一旦加税,民间不堪重负,何如如此?”
张质说道:“陛下名为继承,实为开创,太祖先帝建基日浅,不过承明制度而已,本朝家法祖制当以陛下为始,陛下当思长远。”
“动则借款,朝廷固然可以还清,但是后世子孙见状,恐有奢侈之意,尽委之借款,聚集民脂民膏在手,据而不还,臣恐怕后世天下之烽烟,必启端于此。”
“故臣请陛下慎重为之。”
张质的话掷地有声,让张轩听了,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金融上的创新,从来是有利有弊。
国债让中央有了一个更容易的从民间收刮钱财的方式。张轩作为开国之主,一切作为都会深深的影响到大夏皇朝,就好像是朱元璋的行政思想影响了大明三百年一样。如果有将来的皇帝效仿张轩如此大手笔的借钱,最后不还怎么办?
说实话,在张轩看来,这些样的事情将来定然会发生的。即便是强大如美国也要面临债务违期的窘境。
但是张质说的不错,既然知道有这样的风险,就不能为后世做个坏榜样。
“陛下,军费之事,还需听一听滇王的意思。”张质说道:“等滇王的消息过来之后,再决断不迟。”
“好。”张轩说道:“不过先期三十万两,要先拨过去,令湖广筹备物资。不得有误。”
“是。”姚启圣说道。
随即大夏朝廷的战争机器就开始了运转,一是关于国家体制的议论也都平息了,所有人都将精力,放在另外的事情上了。
就是四川战事上了。
关于官制的改革时候被搁置了。
其实并没有,只是变的悄无声息起来。
张轩从昭武二年开始,一直在去世前一年,对官制上动得手脚一直没有停下来的。在他去世之后,文宗皇帝年间,张轩的各种改革也有一种反弹。大夏官制,也就是从文宗皇帝年间定了下来。
随即一直延绵到大革命时期,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了。
从南京的信使,一路急行,不过数日,就将张轩的命令传到了贵阳城中。
而今的贵阳城就是李定国的驻地。
自从知道吴三桂有可能进攻的时候,李定国就已经从昆明转到了这里。
云南的时期,
他已经召集过各地土司,软硬兼施。虽然永历在云南南边的崇山峻岭之中,还占了几个县的底盘,还有一些土司与他们有交往。
但是大部分土司都知道,大明朝是回不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