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这就出事了:科道官蜂拥弹劾张诚违规勾连攀附,甚至有人说张诚乃是东厂提督,居然还结交勋贵并与之成为姻亲,此乃武清候勋贵干政、有图谋不轨之嫌! 说实话,武清候李文全的确是挂名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但现在五军都督府因为京营改制而更加成了空壳衙门,他这个左都督又没有在生产建设兵团任职,相当于一个人都调不动,凭什么玩意“图谋不轨”? 但是,实情不重要,重要的是规矩不能坏,于是这件事就闹大了,大到皇帝不得不严惩张诚来保护李文全。结果,李文全不过是罚俸三月,张诚却捞了个“贬为奉御,发孝陵卫司香”的下场,陪他那干兄弟张鲸一道给朱元璋烧香去了。 张诚滚蛋之后,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缺位,陈矩作为掌印大太监便有了举荐权,因此推荐了王安。 王安是保定雄县(今雄安新区)人,在原历史上也算是明末重量级人物。他应该是在万历二十二年由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伴读而飞黄腾达的。 当郑贵妃谋立己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处于危机之时,多由王安保护。所以后来光宗即位,他就被擢为司礼秉笔太监,并劝光宗重用杨涟、刘一燝等人。但很快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又协助天启将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住哕鸾宫。 不过王安的下场却并不好,在魏忠贤、客氏得势后被杀。总的来说,他在原历史上的立场是亲近文官、自觉反对宦官过度干政的——哪怕他自己就是宦官。 虽说他亲近的文官是东林党,不过高务实对此并不介意,毕竟原先的历史与现在差别太大,而且早期的东林党和晚期的东林党也根本不是同一种情况和主张,所以高务实支持了陈矩的这一推荐,王安因此顺利出任东厂提督。 那也就是说,现在的司礼监从掌印到首席秉笔,都算是高务实的自己人了。 朱翊钧交代陈矩和王安的这两件事,两人当然能听出言外之意:皇爷是要挽留王家屏的,而挽留的时限至少是在高务实回朝之前。 皇爷要卡这样一个时间,显然是有用意的,能是什么用意呢?这也不难猜,两人同时想到:补缺。 当前的内阁排名如下:中极殿大学士王家屏、建极殿大学士梁梦龙、文华殿大学士高务实、武英殿大学士赵志皋、文渊阁大学士沈一贯、东阁大学士周咏。 这里头,梁梦龙是因为年龄原因早就打定主意要尽快请辞的,他如果去位,高务实就要递补为次辅建极殿大学士了。 但是,如果与此同时首辅王家屏也去位呢?那高务实就肯定直接递补为首辅啊! 在朝战大胜的情况下,碰巧首辅、次辅双双去位,再次立下大功的高务实递补为首辅有何不可?简直巧得不能再巧,完美酬功! 说真的,想到这里的陈矩和王安简直大松一口气。为什么?因为当朝战打到日军只剩釜山和周边两三座城的时候,朝廷上上下下、内内外外都在纠结一件事,那就是高务实凯旋之后的酬功怎么办。 为啥这么说呢?前文其实讲过多次,按照朱元璋的规定,军功乃是最重要的功劳,基本上非军功不得封爵。 高务实虽然是文官,但他却也是因为军功而封爵为南宁侯的,这很合理。然而,既然他已经是南宁侯了,如果再有巨大的军功怎么办?啊,那当然只能继续加封,可是继续加封就只能封国公了!到顶了啊! 高务实才三十几岁呢,这就一封到顶,那将来如果逃到西域的察哈尔部再搞点事出来,高务实作为天下第一文帅再来个西征……一旦再次凯旋,那可不就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吗,那该怎么办呢? 正是出于这样的“隐忧”,朝廷——无分内朝外朝,大家的感觉都是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倒好了,如果“正巧”高务实一回朝,首辅、次辅双双去位,那皇帝就只需要让他继任首辅便能将之作为奖赏,而不必担心马上要封一位年轻有为的国公爷了,简直皆大欢喜。 陈矩、王安和三位大珰离开之后,朱翊钧却又拍了拍手。 刘平从西暖阁的内室弓着身子走了出来,跪下道:“皇爷有何吩咐?” 朱翊钧没有立刻回答,反而踱着步子慢慢转了两圈,然后才道:“南洋那边的回禀靠得住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