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是他最终的理想目标,是需要一步步去实现,一步步去行动的,不能操之过急。 秦朗从临清转到泉城,本身就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临清,以及整个西线,稳了。 之前被清军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的临清城,现如今已经是一座标准的军事化城市了。 城外套着几个小号的简易棱堡,然后是一道护城壕套着一道护城壕,护城壕与护城壕之间就排布着密密麻麻的碉堡。 但是与清军的土木结构碉堡不同,秦朗这的碉堡可是标准的混凝土结构。 当然,那么多碉堡不可能全是混凝土的,还是有大量的土木结构的。 只是这些个土木结构的碉堡都是些小堡,甚至是半地下式结构。 这种只露出一个顶子的小堡垒,说真的,你就是把大炮拉到百十米外,那都难打的中。 如是坑道暗堡再配上混凝土碉堡,以及外头围的一圈圈护城壕,清军想要真拿下临清,他们要填进来多少人啊? 这地儿那就是一个不会陷落的“炮塔”。黑洞洞的大炮炮口北指北直隶,南护齐鲁运河,只要临清这里安稳了,清军很难在从西线杀入齐鲁。 别说清军从半截腰里杀过齐鲁运河,真当临清的战略位置是摆设啊? 清军一旦大举在西线集结,临清的人马可就能透过卫河俯瞰整个大名府,而且清军拢共多少兵力啊?他们也不富裕的。 想要在不触动其他方面的情况下,抽调大量兵力集结于齐鲁运河的中下游,怎么可能? 何况齐鲁运河东侧除了大名府就是归德府,归德府正对着济宁,边上还有徐州帮衬。 呵呵,清军要是真敢集结大量的兵马在归德府,对着齐鲁运河的中南部下手,那临清的兵马就敢强攻德州城,或者是杀向大名府。 到时候往南过河黄河就是开封,往北过了沧州就是津门。 围魏救赵的法子在军事中可是最简单也往往是最有效的一招呢。 而就在秦朗来到济南落脚的时候,沈应明的重炮旅也终于赶到了利津。 对于利津这场仗,安义飞早就准备好了招数,那就是用重火力去洗地。先用重炮把城外的堡垒胸墙给敲掉,然后火箭弹覆盖所有,从壕沟到地面通通不放过,这样来上一遍后再士兵上前扫荡,如此岂有拿不下利津的道理? 至于说为什么之前不用这一招? 还不是因为利津到入海口的这大几十里路实在太艰难了吗? 清军最初的防御之地可不是利津,而是利津以东更靠着海的铁门关。 这铁门关究竟始建于何年何月现在很难考证。反正利津当地是有一种说法:先有铁门关,后有利津城。 最早啊,在金初的时候,也就是两宋交际时候,此地濒临大海,有一自然海沟,大小船只都能在此靠岸。而渤海滩产盐啊,当时这儿盐业甚发达。外地的商船、渔船不时在此停泊,税赋大增,而金人亦是为了海防之安全,为扼海滨之要,便在此修筑了土城,方圆约五里的城墙由土坯垒成。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大城门,密密麻麻的铁环、铁钉几乎布满了整个城门,故人称铁门。同时这里又为海关,这就是铁门关一名的由来了。 时光流逝,从金初到明末,铁门关数百年来繁华依旧,尤其到了明中业,永阜场、丰国场都是有名的大盐场,外运要地铁门关便就成了繁华的水旱码头,每年都有数百艘船只来往于此。日本、朝鲜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商船也开始到铁门关。所以此刻的铁门关土城虽早已残破,但居民却猛增至数千户,成为了齐鲁沿海一大盛地。 不过在繁华的盛景伴随着清军的来到也早就不复存在,可战略目光不俗的谭泰却很清楚铁门关的要害,之前津门一战已经可以明确的表露出大江大河入海口的重要性。 是以,谭泰征集了不少丁壮,重新修筑起了一座铁门关。而这座铁门关虽然没有真的变成一堵铁门把安义飞阻挡在外,却给清军的利津防御赢得了极大的时间。 在铁门关失守前夕,清军就挖开了大清河河堤,使得利津城池以东大几十里地的范畴里,险些变成了一片汪洋。 然后凿沉船只堵赛河道之类的,就都是小打小闹了。 在中部战场的兵力大举杀到青州战场之前,安义飞真有些拿利津没办法。 利津城池以东的河道是已经被安义飞给清理了,但是利津附近的河道他却没办法清理啊。 清军不是睁眼瞎,会看着他行动而无动于衷。 那无论是从上游飘下的火船,还是从上游飘下的水底鸣雷——这可是一种触发式漂雷,都给安义飞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更别说清军还会划着小船悄悄的跑来放火箭…… 所以安义飞这段日子对利津附近的水道清理工作进度十分不理想。 然后又因为大清河河水‘泛滥’的原因,周遭地面淤泥积深,不说三尺厚吧,一些地方两尺也是有的,安义飞手下也有不少重炮,却根本就运送不到利津城下。 大几千斤,甚至是万多斤的重炮在淤泥地里移动,还要全靠人力,那是扯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