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猛从来不觉得自己父子这些年立下的那点微末功劳,就能换来一国公的。 他觉得这爵位更多是因为情分。 所以他要更加严厉的督促李焕,他李猛的子孙可不能跟大明的那些个蠢货们学,平日除了吸朝廷的血,关键时刻屁用都没有。就那还与国同休呢,也不害臊? 李焕更要成才有用才行! 这样才能对得起秦朗的厚恩厚德。 小李焕可不知道自己这次被放出来还有那么多的圈圈绕绕。 他是真开心坏了。 严格遵守与爷爷父亲的约定,坚决不暴露身份。 只不过他虽然严格的保守秘密了,但猛不丁的,自己手下被插进来了一新人,童子兵的领队品味儿也能品出些不对来。 被抽去滨州武定的童子兵有三个大队。 跟正规军的编制不同,童子兵的编制是班——小队——中队——大队,一个班还是十人,一个小队也还是五十人,但中队就是一百人了,而大队就是五百人了。 三个大队一千四百人多些,不满编。 李焕年龄可以说是最小的,但他个子高啊,人高马大的,一眼看上去谁也不会生怀疑。 很完美的融入进了队伍里。 滨州被兵不血刃的拿了下。 鞑子的援军根本就没来,而滨州本地的民壮团练和少量绿旗兵,前者呆若木鸡,后者闻风而逃,接着前者就也一哄而散去。 甚至还有一些人在散去之前拿着刀枪于城中四下劫掠。 横竖秦朗军的先头人马抵到滨州的时候,滨州城内百姓是无不热烈欢迎。 当然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滨州好歹是一个州城,城内两三万百姓呢,那不可能谁都欢迎秦朗军,城南的杜家就尤其的不欢迎。 作为滨州有名的书香门第,杜家老爷子写得一手好字,于整个齐鲁士林都名声不小。 毕竟一手好字那可是杜家在齐鲁士林的一块招牌。 他的儿子杜漺,就更厉害了,不但字儿好,还考上了鞑清的举人,去年就到了燕京赶考,至今未归。显然杜漺是今年的没能考中,可杜家有钱啊,今年考不中那就来年再考。 因为今年鞑清依旧有恩科。 如此就也不难理解杜家为什么对秦朗兵马那么抗拒了。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杜家早就闭门谢客了,如果可以杜静田更愿意见到儿子现在立马就回滨州。 这天下的局势将来如何杜静田他不知道,然眼下滨州的局势如何,那是有眼就能知道的。 当然,冷静下来之后杜静田给儿子的书信里写的却是与之完全相反的话。 叫杜漺别回滨州,千万千万别回滨州。 就一门心思的继续考科举,继续做官。 杜漺一回滨州,他可就废了啊。上榜的举人,杜漺这辈子都跟官场无缘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鞑清那边继续科举呢。 如此做上官,便是鞑清有朝一日不成了,杜漺他也一样能及早反正不是?这样就还是官不是?总比杜漺回到滨州却前途尽丧的好啊。 杜静田当然知道秦朗对秀才举人进士和鞑清为官之家的强硬手段,但这历朝历代就没有对前朝官员真赶尽杀绝的。 秦朗他再硬气,他敢这么一直硬下去吗? 那些强硬手段不也只是断掉了秀才举人的官途,而没有对人喊打喊杀么。对于进士和在鞑清为官之人的家眷也没有一律诛杀? 在杜静田眼中,这般处置本就含着玄机的。 所以啊,杜静田已经看开了。或者说他是自以为自己看开了看透了。 官家刚刚说什么大事不好,呵呵,能有什么大事不好? 杜漺还不是进士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