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誓师出征(上)-《汉血》
第(2/3)页
自古以来强国掠夺弱国根本就是天经地义,剥削他国他族来壮大本国本组的实力被证明是至高无上的真理。可是“源远流长”的“内圣外王”造成的现象是,华夏政权在大多时候对外就得像伺候大爷似得伺候着,对内则是蚁民、贱民、屁民的剥削,他们管那个叫“大国风度”和“朝廷脸面”。
东晋依然将那个“习惯”保持得相当良好,他们对待同族是“霸道”,讲究的是上下尊卑,等轮到胡人时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东晋为什么衰败如斯,这都是养太多白眼狼的缘故,结果养熟了胡人,皇帝被抓去倒马桶,半壁江山也没了。
胡人不称帝愿意尊“正统”奉“正朔”,哪怕只是表面上的尊敬,暗地里攻你城池躲你土地掠你人口财富,只要皇帝的老婆没被抢,朝廷当权大臣的利益没有受到太大的侵犯,那么一切都有的商量。
美其名曰:“咱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所谓地大物博,不与那些蛮夷一般计较。”
如果一样是晋人(汉人),那事情大条了,信奉“威胁来自内部”的当权者,讨伐是必然,大臣们不脸红脖子粗的吼句“不死不休”这么高难度的演技派,那简直没法见人。
摇摇头,刘彦将“骗吃骗喝”的心思暂时收了起来。
将各部直司(列曹)叫来,他仔细的询问现在有多少钱粮,足够两万军士出征时支撑多久,需要民玞的话可以提供多少。
直司大多是博阳的亲族担任,在刘彦没有被提拔为都护将军这个五品武官之前只是些不受重视的旁支之类,赵松来博阳向刘彦封官许诺之后士绅们稍有改变一些,虽然来的依然不是嫡长子之类较有“份量”的人,可也总算派来嫡子。
并不是说嫡子之类的人比较有才华,而是重视与否的问题,按照现在的“习俗”,那些家族派来嫡子分明是在表示“他们已经在关注了,只要有前景,他们不吝于投资”。再则,嫡子尽管是酒廊饭袋也没关系,他们还有一大批有能力的人帮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