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与活人斗,与死人斗(上)-《暗黑大宋》


    第(2/3)页

    所以现在可以进入到第三步,将银行司印制的绢交调往三司,再由三司用绢交当铜钱,发放官员官兵的薪酬,或者调往发运司,用之和买和籴。

    不过现在有一门好处,英宗交与仁宗交严重超值,所以大家以为得到了这种交子,等于是增加了薪酬,因此不会有人排斥,实际这样想是错误的,一旦发行数量庞大起来,那么各回各位,就不会再严重超值了。

    但这个王巨不管的,现在主要的任务,还是维护,让更多的百姓认可。

    这才是真正的前提。

    张商英点点头。

    中书三相回到中书,商议富弼谥号与追赠。

    事实也没有刻意对付一个死人,三相商议良久,追赠颇为隆重,同时谥号文忠。

    富弼当不了这个正字,勉强给一个忠字吧。但文忠谥号同样隆重,它在文臣当中的谥号,尊贵程度仅次于文正!

    时光很快,眨眼之间十几天过去了。

    富弼之死发作。

    活人来了,死人来了。

    死人就是富弼,活人叫梁焘。

    而且这次发作严重性远超过了王巨的预料。

    梁焘同样是王巨的政敌之一,所以那次孙固攻击王巨,梁焘立即成为最大的帮凶。随后王巨远走海外,宋朝伐夏惨败,永乐城接着大败。

    赵顼这才意识到王巨重要,两派中使去海外请王巨回来。

    王巨在彼岸用裂车来比喻,于是赵顼将王巨的一些政敌主动外放。梁焘去了处州,贾易去了饶州,刘挚去了澧州……但实际也不算重贬,看看这些州,虽不是宋朝顶尖大州。但也算是不错的州了。如处州就是后世的浙江丽水,虽以山区为主,只是低矮的丘陵地带。经济不算落后。而且还是一个大州,辖下有六县十万户百姓!百姓温顺。非是夔峡那些凶险的场所。气候也宜人,非是酷热所在,也非是酷寒地带。

    然而梁焘心中依然不平哪。

    而且去了处州,他看到了一件事,让他心中更加不平。

    彼岸承诺每年捐助十五万两金,或者相当于十五万两金的银子或相关财货,又挪出六个安居点,让朝廷派官员管理。朝廷为了嘉奖。默许彼岸迁徙百姓,于是彼岸又再度大肆迁徙百姓。

    处州位于建州之北,建州再南下,哪里?泉州!

    许多贫困百姓就顺着这条道,南下泉州,去了彼岸。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处州本来就是丘陵地带,人口越来越稠密。这不是后世,仅是越南那巴掌大的地方,就能养活近亿人口。现在的产粮有多低啦?这些赤贫百姓一起迁徙走了。反而能宽松处州的压力。

    不过思考的角度不同,看法也就不同。虽然是宽松了处州人口与耕地压力,但这些赤贫百姓大规模迁徙。就伤害到了各个大主户的利益。最少他们不敢象以前那样苛刻佃户了。租子收得重,俺不租你家的地了,去彼岸!

    梁焘做为一个旧派大臣,更看重这些主户乡绅,当然也会产生排斥。

    但他却没有任何办法,不提朝廷默许吧,以前宋朝就不禁止百姓流动的。难道梁焘冒天下之大不韪,学习唐朝的前期,强下命令。不让百姓外流?

    然而越是束手无策,梁焘心中的仇恨就越深。

    正好文彦博因为错杀张睦。贬知池州。

    处州离杭州不算太远,而且他与文彦博还有书信往来。梁焘迅速得知。因此他写了一封信给富弼,希望富弼出面,劝说皇上,再怎么说,只是一个小商人,而文彦博做为三朝重臣,如何为了一个小商人,而“重贬”到池州呢。

    确实梁焘是这么想的,士农工商,商人乃是最下贱的一个群体。

    这个想法……当真如此!商人当中也有好人的,而一些大地主的做法,比商人更黑心!不过千百年来就是这种观念了,实际说起来宋朝还算是好的。

    那么司马家怎么有人经商?如果这么问司马光,司马光准得抽人,俺们家族是有人经商,但是什么人在经商,而且他们敢凌架于士大夫之上吗!

    同时梁焘又零零碎碎地说了许多王巨的坏话。

    信未到富弼手中,富弼就已进京。直到富弼羞愧地回来,才收到梁焘的信。

    开始时富弼也未多想,更没有回信,而且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但是这时候又发生了两件事,重新点燃了富弼的不满。

    朝廷又派李定来洛阳,调查那些随富弼进京乡绅的平时做为,其实相比于安焘所带来的乡绅,洛阳这群乡绅素质要高得多,有的乡绅在乡里名声还真的不错。
    第(2/3)页